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7.【答案】(1)特色:政治经济结合密切;区域分工明显:南方城市经济地位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影响彰显。(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宋朝中央集权加强,社会秩序稳定;宋代社会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国家相对重视商业发展。(每点2分,共6分)18.【答案】(1)背景: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国家重点应转为经济建设,实现民生主义,巩固民权;实业救国思潮的不断发展: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和对民生的关注。(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实践结果:孙中山时代没有能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理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也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每点2分,共4分)(2)成就: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工业(制造业)水平得到巨大提升;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外贸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等。(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19.【答案】(1)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天主教、清教与英国国教的冲突;社会契约论等启蒙思想的传播发展。(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示例认识:革命与妥协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2分)英国在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后,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权和平过渡,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实现英国政治、经济迅速近代化;法国通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方式,虽然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始终未能进入最发达国家行列。所以,把握好革命与妥协的关系,更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6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依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亦可同等赋分)20.【答案】示例:保护女学生材料中“女学堂之立”“开导风气”等信息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和女子社会地位的提高;“侮谑调笑”“肆情调笑”等信息反映了近代女权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广州警局告诫市民不得调笑欺侮女学生”“警局应有之责任”等信息反映了广东官府在扶持新学堂、扶正社会风气方面做了不少努力。(4分)》以上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沿海,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较早,清政府的“新政”从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广东人观念的更新。但在新旧交汇的时代,新事物的发展,新风气的树立,不可避免要与传统思想、旧观念发生碰撞,《保护女学生》图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些变化与冲突。(4分)》图中现象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并存的特征。政府对女学生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风尚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的近代化。但近代化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不断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4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依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亦可同等赋分)【评分细则】第·等级能够结合材料的内容,论证紧扣材料,史实准确,评价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阐述流畅,结构(10一12分)合理第二等级能够结合材料的内容,论证基本紧扣材料,史实基本准确,评价基本合理,史论结合,逻辑基本严密(7一9分)阐述基本流畅,结构基本合理阐述12分第三等级基本能够利用材料的内容,史实基本准确,评价基本合理,史论结合脱离,逻辑有不严密之处,阐述(36分)不太流畅,结构基本合理第四等级不能够结合材料的内容,论证脱离材料,史实有不准确或完全不准确之处,评价不合理,史论不能结(0—2分)合互证,逻辑欠严密,结构不合理,阐述混乱历史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