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统地说两次鸦片战争冲击了国人思想,所以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传统天朝上国的观念方才崩溃。材料体现的是相比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时人更大的冲击,而非士大夫在战争的称呼上主观地遮掩战败事实,故D项错误。7.【答案】D【考点】民国初期政党政治【解析】题干主要讲的是袁世凯政府“绕过国会”,违法与列强借款,此事引发国会争论和国民党抗议,但是这些争论、抗议均无效,由此说明民国初年引进学习西方议会制度、政党政治的实践失败,所以D项正确。“国民党表示绝不承认违法签约之借款,最后此事不了了之”说明政党政治没能有效制约袁世凯政府,所以A项错误。袁世凯政府与列强签订借款合同,“以中国盐税、海关税为担保”,确实出卖了国家利益,也便利了帝国主义攫取在华利益,但不是题千主旨,所以B、C两项错误。历史参考答案一18.【答案】B【考点】解放战争【解析】根据图1中的“青化砭”“羊马河”“陕西”“国民党军进攻方向”等,可判断这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时期在陕西的青化砭等战役,根据图2中的“徐州”“蚌埠”“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等,可判断这是解放战争决战阶段的淮海战役,两个阶段战争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国民党和共产党攻守异势了,所以B项正确。两幅图反映了战争由防御阶段进行到决战阶段,而非战略反攻,所以A项错误。图1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在数量上明显弱于国民党军队,所以C项错误。青化砭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采取运动战作战方式的典型,而淮海战役以阵地战为主,所以D项错误。9.【答案C【考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解析】在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在中国建立的背景下,中共八大既“允许个体经济和分散经营作补充”,又“把消灭资本家和个体劳动者私有制残余当作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志”,前者是当前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良的构想(即在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状况下,允许少量非公经济存在,在集中的经营管理占绝对主导的情况下,允许灵活的、分散的经营方式作补充),后者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表明中共八大探索我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以C项正确。陈云、刘少奇、周恩来的报告提出的是关于改良计划经济体制,注入一些灵活性的主张,而不是对体制本身发生怀疑,所以A项错误。中共八大在所有制问题上看似互相矛盾的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前者“允许个体经济和分散经营作补充”是策略方法,后者“消灭资本家和个体劳动者私有制残余”是最终目标,体现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所以B项错误。中共八大关于计划经济体制有一些新的认识,而没有突破这一模式,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突破,所以D项错误。10.【答案】A【考点】新中国外交【解析】断中国建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不承认中国,中国奉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建立第一年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些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柱状图中1949年②最多,代表欧洲。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也继续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面对严峻的国际局势,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交往,支持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与大量非洲国家建交,柱状图中20世纪60年代③最多,代表非洲,所以A项正确。11.【答案D【考点】古代两河流域法律发展【解析】题干主旨是两河流城法律从城邦法律发展为统一的《汉漠拉比法典》,借鉴前期成文法、习惯法和部落习惯法,统一后的法律有利于社会治理,故选D项。统一之前已经有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有利于约来这些地区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故排除A项。《汉漠拉比法典》展示了两河流域的法律成果,有利于协调国家与自由民的矛盾,所以B、C两项错误。12.【答案D【考点】战争与文明交流【解析】题干主旨是古代帝国的军事扩张带来交流范国的扩大,是对闭塞状态的重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战争带来城市损毁,人口减少,不是文明交流的常态,不能成为经常采用的方式,故排除B项。13.【答案B【考点】世界市场与人口迁移【解析】表格中中国、印度、欧洲人口呈上升趋势,主要与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有关,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中可见拉美人口先减后增,故不能说持续减少,排除C项。人口迁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并非主要原因,也不符合表格中对中国数据的分析,故排除D项。各洲人口变化与世界市场拓展过程中高产作物传入、病毒、殖民屠杀有关,故B项正确」14.【答案】B【考点】法国启蒙思想【解析】题千主旨是近代自然科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题干中显示近代自然科学冲击神学、培育无神论,推动启蒙运动发展,故选B项。A项史实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宗教改革有利于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启蒙运动有利于摆脱宗教蒙昧,D项错误15.【答案】0【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曲线图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超过英国、法国,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C项正确。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不能涵盖材料时间,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力水平上升,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才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故D项错误。16.【答案】B【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解析】题干主旨是二战后中间阶层的崛起与壮大,在政治上更加克制,有利于社会的整体稳定,故B项正确。A项是原因非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太绝对。D项材料无法反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17.(1)士大夫评价:当时士大夫斥责地图是“邪说惑众”,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欺骗。(1分)分析原因:由于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受天朝上国、传统天下观的影响,对世界了解较少,知识未更新,对世界地图中的知识难以接受。(2分)历史参考答案一2评价观点:当时一些士大夫对此地图的斥责与攻击反映了大航海时代的中国士大夫知识的陈旧,落后的世界观。虽然《坤舆万国全图》由于当时地理学知识有限,出现了图中误将大洋洲和南极洲两片大陆绘为一体,但《坤舆万国全图》与现代世界地图比较接近,是中国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士大夫贬低性的评价不利于中国对当时世界天文、地理、科技发展的了解与学习,影响了中国及时融入大航海时代。(4分)启示:面对新知识,我们要保持开放的世界观和开明、客观的文化观,知识更新与观念进步应同步。(1分)(2)背景:清朝初期背景:统治者为笼络汉族地主,缓和矛盾:(实行以儒治汉的政策,塑造重文形象诱导)明末清初,民族矛盾激化;黄宗羲等人思想启蒙作用,抛弃宋明理学的空谈,转而去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任答两点计4分)清乾嘉时期背景:清朝文化专制政策加强与民族隔阂仍存在。(2分)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有利于儒家思想发展;推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及科技文化进入整理阶段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解析】()观点依据“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