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

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答案语文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语文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9、2024衡中同卷答案高考分科
    10、2024衡中同卷新高考
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贞观十三年,太宗谓待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选自《贞观政要·论仁义》)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当思之①在心②常令③相继④若⑤斯须⑥懈怠⑦去之⑧已远。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危险,使动用法,与“抑王兴甲兵,危士臣”中的“危”词义和用法完全相同。B.比,近来,与归有光《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并不相同。C.胜,超过、胜过,与《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中的“胜”词义相同。D.物,众人,此指百姓,与《谏太宗士思疏》“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中的“物”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韩非子看来,治理国家,仅仅靠赏罚是不够的。赏罚不当就不能称为明察;赏罚虽当,但作用有限,并不能鼓励立功和禁止犯罪。B.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可以吸取前代帝王成功的经验和灭亡的教训,并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借鉴,这样就可以铲除近代的浮薄之风。C.唐太宗原先认为在战乱之后,民间的风俗习惯难以改变,但后来通过事实发现,施政措施得当与否,对民间的风俗习惯有很大影响。D.唐太宗认可整修兵器防御寇乱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不能重蹈隋炀帝灭亡的覆辙,让群臣怨恨叛离,并希望大臣们能理解自己的想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2)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14.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的治国理念有何不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