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项;唐朝时期交通海陆并举,而且材料也没有对水陆与陆路交通进行比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20.D【解析】利玛窦用中国的子丑寅卯作为计时单位,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需要,为其在华传教提供便利,故D项正确。从时间和自鸣钟的设计可知,其不能代表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在士大夫眼里,这个自鸣钟属于“奇技淫巧”的范畴,而且这也不是利玛窦的意图,排除B项:C项并非利玛窦的意图,排除。21.A【解析】根据“日本模仿唐律制定了《大宝律令》”“均以汉字写成,引用了约200种中国典籍”可知,这一时期日本的律令建设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故A项正确。武士与庄园制度相关,与律令关系不大,排除B项;从时间判断,材料与日本天皇制度形成和幕府统治不符,排除C、D项。22.D【解析】1866年属于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开发时期,通过材料中的人数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时期大量华人的出现与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关,故D项正确。材料为当地会馆统计的华人人数,不能说明会馆负责华工日常管理,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B项,排除;材料与地域性商人集团无关,排除C项。23.C【解析】红绿茶在美国商船中占绝对数额,这说明北美对中华茶文化的喜爱,故这可用来说明中华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故选C项。中美之间没有朝贡关系,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不包括北美,排除B项。“万里茶道”是中俄之间的,排除D项。24.A【解析】拿破仑战争后,俄国十二月党人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法国大革命精神向外传播,即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对外传播的结果,故A项正确。法国并没有对俄国进行文化殖民,排除B项;俄国没有被殖民奴役,排除C项;“摧毁”说法绝对,排除D项。25.【参考答案】(1)社会现象:胡人游牧北方,时常侵扰边疆郡县,边民不安降胡,军队不能及时打击。(4分)政治问题:边疆防守成为难题。(2分)(2)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2分)理由:屯戍可以让边郡移民从事农业生产和作战,增强军民自给能力,保障兵源,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维护边疆稳定,推动边疆开发;屯戍使胡汉杂居、接触,从而促进民族交融,促进汉文化传播,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4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草尽水竭则移”“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卒少则入”“救之…则胡又已去”等可得出,胡人游牧北方,时常侵扰边疆郡县,边民不安降胡,军队不能及时打击。第二小问,根据“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等,可得出边疆防守成为难题。(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解决边疆防守问题,汉代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屯戍对保障兵源,解决财政负担,促进民族交融等方面回答。26.【参考答案】阐释:该证书颁布于1908年,处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属于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2分)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维新运动中,而且在此后延续下来,证书上印慈禧太后的懿旨,体现出作为镇压维新变法的当权派,慈禧也不得不顺应近代化的趋势。(2分)该懿旨交代了清政府创办新式学堂的宗旨,即为国家兴贤育才,规定了学生和教师的一些禁令,如不准干预政治,不准离经叛道,这说明清政府既想发展新式教育培育人才,也注重防范新式教育发展对封建统治的冲击。(4分)懿旨中指明“管学各衙门暨大小各学堂一体恭录”,折射出当时新式学堂教育在全国已经推广开来。(2分)证书中“德文学生”“分类修业”“平均分数计”等,反映出京师大学堂采用分科教学的办法,体现了中国大学教育的近代化。(2分)【解析】从颁布时间可知,这是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成就。联系戊戌维新运动可知,维新变法时期镇压维新派的慈禧太后也不得不顺应近代化的潮流。联系懿旨的内容可知,清政府当时既想通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