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历史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缺乏近代化学的课程教育,直到洋务运动兴起后,洋务派逐步将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引入新式教育。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1867年清政府聘请法国人毕利干为京师同文馆的化学教习,化学课程随之开启。京师同文馆的化学课程知识涉及化学元素、金属冶炼等内容,已具备了近代化学知识与方法;课程考试则兼顾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考试的重,点是基础化学工业生产的相关技术、知识。化学课程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担任其他新式学校的化学教育工作,或是进入清政府的化工军事部门。到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开办了更多的新式学校,化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晚清的化学教育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摘编自王正宇《晚清化学教育管理述论》材料二195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统一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大纲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鉴于当时我国的中等教育受建国前初高中教材知识分界不清晰和化学知识内容重复繁杂的影响,大纲一直在对中等教育中化学知识分布和编写的重新划序不断精简。1954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说明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阐述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以及教师需要遵守的原则,对学生的要求较之前有所提升,对学生记录总结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技能的掌握都有明确阐述。此外,对于学生实验习惯和品行的要求在说明中都有阐述。一摘编自杜丽斐《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一20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化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化学教育相比,建国初期化学教育的变化。(6分)【高二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 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