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汉光武帝把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分别改为太尉、司徒、司空,并削减司空的职权,其意图是强化君主专制,故选B项;“宣扬儒家治国理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光武帝削弱三公地位及职权,没有体现出中枢权力体系的平衡,故排除C项;上述举措的目的是加强君主权威,没有反映出中央行政效率的提升,故排除D项。2.D【解析】材料表明自盛唐至北宋末年,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人口,且增速远高于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此时北方的长期战乱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密切相关,故选D项;行政区划的改革与南北人口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故排除B项;区域市场的形成不是南北人口剧变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3.C【解析】材料“元曲的体制和宋词很像”说明了元曲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即继承性,材料中元曲“定律格式比宋词更为严格”“在字数上相对自由”“所用的语言大都为口语”则体现了元曲对宋词的发展与创新,故选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元曲对宋词的继承与发展,并未体现出政府在元曲发展中的作用,“迎合了政治统治需要”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元曲的传播范围,无法得出“完成了文学普及化”这一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时代发展与元曲之间的关联性,故排除D项。4.A【解析】据材料可知,民众把保证家庭生产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民强烈的家国情怀,故选A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过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属于“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B项;“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初”不符,故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的本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5.B【解析】国务院批准设立“珠澳跨境工业园区”以及加强内地与澳门之间的交流合作,说明了澳门发展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澳门与内地之间加强合作和互动发展,不能体现出澳门经济严重依赖内地,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澳门经济转型等相关信息,故排除C项;“实现了与内地同步发展”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故排除D项。6.A【解析】在摩尔根看来,追求财产的愿望激励着人类克服诸多困难,并构建起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这强调了财富追求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财富追求促使人类克服很多困难,“人类文明发展障碍重重”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财产分配、社会分工所产生的影响,故排除C、D两项。7.A【解析】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吸纳了不同地区的文明成就和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习俗,同时还把东方文明引到西方,这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融,故选A项;“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夸大了亚历山大这些举措的意义,故排除B项;亚历山大的举措有助于减少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反抗,有助于稳定和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分歧,故排除C项;“重用波斯【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3-491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