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答案预览)
16.表4所示为关贸总协定各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议题。据表可知,关贸总协定表4谈判回合谈判时间前五轮主要议题1947~1960年关税肯尼迪回合1964~1967年关税、非关税壁垒、欠发达国家参与和特殊经济体参与东京回合1973~1979年关税、非关税、多边保障体系,农产品,热带产品和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框架乌拉圭回合1986~1994年关税、非关税、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条款、反倾销、补贴和反补贴措施A.现有机制体制存在不足B.积极推动全球化均衡发展C.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D.致力于规范全球贸易秩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在乡里治理中,承担具体事务的人员不是国家官僚体系中的职员,其运行成本并不调动国家的财政资源。里正和村正是国家政权在基层的代理人,他们彼此及他们与其他社会力量分工协作,完成皇权国家政令的下达。基层的社会力量包括自发形成的“社邑”组织和得到官府认可的民间领袖,他们在基层进行教化及组织一些公共事务,与基层行政系统相辅相成。唐朝的制度设计保障朝廷政令逐级传达到基层,基层行政节级统属于朝廷。但是各级官僚及其自利化取向,势必导致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滞碍。因此,唐朝还差遣官员或派出使职到地方和基层进行监督落实,“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经纬交织,基层政务运行机制较好地实现了与制度的弹性对接。“的鼠女灯侧平—一摘编自刘后滨《唐朝政令如何落实到乡里一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弹性对接》材料二在高度政治化的古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不再依靠单一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形成多元的治理模式。储集人里T口家意南王另”容本另人“带士”一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容代结合材料一中唐代基层治理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美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直业的进业啉当w因市材料一加湖的会两园分园联大中国茶进入欧洲社会后,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各国独具特色【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23-410C·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