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语文答案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语文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二轮专题卷语文
9、2024衡中同卷语文二答案免费网站
10、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2)
又说:“这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它,酒醉后睡着了。楚恭王准备再次开战,派人召见子反,子反借口有心病推辞。于是楚恭王驾车前往子反住处,进入子反帐中,闻到一股酒味。楚恭王说:“今天的战斗,所依靠的就是司马,司马竟醉成这样,这是忘记了我的国家,并且一点也不关心我的士卒。我靠什么再作战呢!”于是杀掉子反陈尸示众,然后回师。那谷阳献酒,不是因为忌恨子反,是对子反的忠诚和爱护,却正好害了他。所以说:“小忠是大忠的敌人:小利是大利的祸害。”鲁哀侯抛弃国家而逃亡到齐国,齐侯问他:“您为何这样年轻却这么早就抛弃了国家?”鲁哀侯说:“我当初做太子的时候,有很多谏言的臣子,我接受了却不任用;有很多人拥戴我,我也爱护他们,但不亲近他们;这样就在宫内什么也听不到,在宫外也无人辅佐我。这好比秋天的蓬蒿,根本已经坏了,枝叶却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被连根拔掉。”15.D。(D项,“尾联的想象”错误。尾联“尚恨”“欲挽”直抒胸臆,用来引出诗人此时的感慨愿望,实有其情,并非想象中的情景,故选D。)16.①《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于冬残之时感受到新春的气息,于艰难的处境中看到新的希望。②本诗则表达诗人对残冬漫长的无可奈何和对新春迟迟不来的孤寂苦闷。“岁残尚恨新春远”一句中由“岁残”可知“新春”本不远,诗人却“恨新春远”,凸显其情。(6分,每点3分,概括情感1分,引用诗句为证1分,简要解说1分。其他酌情。)17.(1)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2)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安定,原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3)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对于学生问到的自己所擅长的地方,孟子的回答是: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4)《礼记·中庸》中,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喜怒哀乐之未发”,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发而皆中节”。(5)在《逍遥游》(节选)中,庄子讽刺惠子的心如茅塞般没有开通的句子是“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7)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在滕王阁上所看到的晚霞绚烂、水天相连的宏阔景象,被称为千古名句。(8)在《黄冈竹楼记》中,“远吞山光,平挹江濑。”两句竹楼所见,一远一近,把竹楼与远山、近江的关系写活了。(9)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作者提到自己之所以要决定出远门去进行游学,除了担心自己长时间宅在家里文才会被埋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10)《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阐明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钟嵘《诗品序》、白居易《与元九书》中也有类似说法,如:(一例即可)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18.①向死而生(百折不挠)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③蔚然成风(蔚成风气)语文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