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月考卷·地理[24·G3YK(新高考)·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
然出现森林上限,这是由于山顶附近海拔高,风力大,不利于树木生长,树木矮化。14.B15.D16.D【命题意图】本题组以防霜棚内外气温变化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气温变化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分析】第14题,该地日落的北京时间为19:24,日出的北京时间为06:28,可算出昼长为12小时56分钟,当地日出地方时为5:32,可算出当地经度为106°E。根据当地经纬度(36°N,106E)进行定位可知其在宁夏。第15题,由图可知,覆帘后出现了棚内1m气温低于棚外1m气温的现象,夜间防霜棚不仅不能抵御霜冻,反而会加重霜冻的危害;白天揭帘,气温较高,无须防霜冻;8:00棚内气温迅速升高但是地温并没有显著升高,因此与地温无关。第16题,大棚棚膜以长波方式向外辐射放热,热量散失,温度低。17.(1)山地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不利于冰川发育,冰川面积小;山地高海拔地区面积较小,冰川发育面积较小,而冰川中值面积线附近海拔较高;面积较大,气温低,冰川发育面积广。(6分)(2)昆仑山冰川规模大于阿尔泰山;昆仑山冰川分布海拔高于阿尔泰山。(2分)原因:阿尔泰山纬度较高,气温低,冰川分布海拔低;阿尔泰山面积小,且海拔较低,冰川发育面积较小。(4分)(3)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面积缩小,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升温,提高气温;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温上升,冰川调节气温的功能下降。(6分)【命题意图】本题以我国西部主要山脉及冰川海拔分布为背景,主要考查冰川分布特点、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8.(1)5一10月,赤道低压带北移,该区域受西南风和山地抬升影响,降水丰富,人湖径流量大,水位上升;12月~次年4月,该区域盛行东北风,湖区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入湖径流量少,水位下降。(6分)(2)火山喷发物隔绝海水侵入;区域内降水丰富,入湖径流量大,稀释作用强;通过圣胡安河排泄盐分,湖水盐度下降。(6分)(3)火山喷发物隔绝尼加拉瓜湖与太平洋;原有海洋生物没有来得及游回大洋中,被隔离在湖泊中,并逐渐适应淡水环境。(4分)【命题意图本题以尼加拉瓜湖为背景,主要考查湖泊水环境特点,考查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9.(1)改革开放早,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比较完整,具有建设特色小镇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加之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积累了丰富的现代科技文化;处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强劲,为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任答三点,6分)(2)吸引相关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方便交流协作,开发新产品;利于打造地方品牌,树立行业标杆;实现专业化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等。(任答三点,6分)(3)扩大房地产库存,导致住房过剩:导致特色小镇的特色不明确,经营困难;土地资源浪费:占用大量资金,影响其他产业发展。(合理即可,任答三点,6分)【命题意图】本题以江苏建设特色小镇为背景,主要考查特色小镇建设的条件与作用等,考查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3·(新高考)高考样卷·地理(二)·HE)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