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与普希金这首诗歌属于同一类文学风格的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苹果车》21.如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代表作。这幅画描绘了“酷烈的阳光下,荒芜的河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正在竭尽全力拖拽沉重的货船,”这一作品属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A.现实主义绘画B.浪漫主义绘画C.印象派绘画D.现代主义绘画22.1913年,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从这一评语可知当时世界文学的发展特点是A.东方文化努力看齐西方B.东方文学从属西方文学C.世界文化重心逐渐东移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23.《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于1949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主人公是有三十余年推销经历的威利,一直被美国商业文化虚幻的光晕所笼罩,幻想通过商品推销得到名望,直到临死都以为一定能达到功成名就。据此可知这部作品A.戳穿美国梦的虚幻B.深刻揭露美国的社会危机C.具有浪漫主义色彩D.反映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24.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派宗旨并无不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给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一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高二历史第4页(共6页)】233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