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语文试题分析和试卷分析
2、语文试题研究电子版2024版
3、2023-2024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4、2023-2024语文试题卷
5、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
6、2023-2024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四年级语文试题
7、2023-2024高中语文试题
8、2023-2024国测四年级语文试题
9、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10、2023-2024泰安二模语文试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物一体思想源自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思想的构建是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发展、流变的产物。B.张载首先提出了万物一体思想,认为万物皆与我为同类,他的这一思想也奠定了他在宋明儒学中的重要地位。C.王阳明对“万物一体”思想作了充分阐释,他把仁爱恻隐之心作为实现万物一体的支撑得到了后代大儒们的一致赞同。D.从儒家道德哲学层面界定,万物一体的“一体”实质是“生命共好同体”“道德共同体”,二者一致趋同,没有区别。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紧扣“万物一体”这一中心,主要从该思想产生的根源、发展过程、理论的终极目标及现实意义角度展开论述。B.文章引用古代名人名言和平的讲话,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人们对“万物一体”思想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C.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分析了“生命共同体”“道德共同体”概念LLO//的内涵,简洁明了,让读者较易明白二者的辩证关系。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是为了强调人“万物一体”的道德责任,旨在席让人们思考儒家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阳明作为“万物一体”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对“万物一体”思想进行了充分阐释和解读,为人类实现万物一体愿景提供了理论依据。B.在儒家哲学中,道德共同体应该包括整个自然界,在如何对待自然万物上,《周礼》《仪礼》《礼记》等经典典籍都有系统阐述。C.仁道原则能管控把利益作为沟通交往原则的错误倾向,因而在人与人交往沟通中具有导向作用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D.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珍视这一生命共同体,强化全局观念,面面俱到开展工作。习(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传统的文化地标可能是人们脑海中的巴黎凯旋门、埃菲尔铁6塔、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纽约的时代广场。而如今的文化地标既可以是北京的CCTV新大楼,也可以是时尚前沿的三里屯。地标告别了宏烟大、巨构的单一叙事时代,更加体现出个性、多元的特征。我国城市长期以来,重视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和建设,而相对忽视城市文化生态的塑造,因此城市的空间不断扩大,但是环境品质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新时代,对于城市的品质、活力、人文魅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城市地标的形成,更多是基于其物理特征—如高楼、山体的视觉效应。而如今的文化地标,越来越突出其大众文化的心理属性,强调人们对于城市空间要素的主观感知和心理感受。(摘编自李吴《从景观地标到文化生态一城市文化地标的重要意义》)材料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需求的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在增长,文化地标则是人们休闲旅游的“打卡”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地标的建设状况直接决定了城市文化的建设效果,嚮影响着城市精神的辐射范围和深度,因而也就具有塑造城市之魂的功//O能和使命。人们关注文化地标,本质上是表达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渴望,希望从城市建筑、景观中感受到美的熏陶。那些受到大众认可和喜爱的文化地标,必然符合城市文化建设的主流和趋向,传递积极、健康、阳光的审美趣味。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前几年“经押题信息卷04语文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