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材老高考五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一联)考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群力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三五省联考
2、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五校联考历史
3、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联考试卷历史
4、2023-2024五校联考历史
5、2023-2024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历史
6、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试题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7、五校联考历史2024
8、2023-2024新高考五省联考
9、学科网2024年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
10、2023-2024五省联考试卷
考试历史试题)
现,而这种行为是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反映,故A项正确,排除C项。在宗法制下,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B项说法不准确;封侯之举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排除D项。14.B由材料中湖南资兴东汉墓葬中纺轮使用信息可知,东汉时当地纺轮的使用量呈下降趋势,再结合材料中“纺纱工具既有传统的纺轮,又有先进的纺车”等信息可知,当地纺轮在纺纱中使用量诚少,表明纺轮地位逐步被更先进的纺车所取代,这折射出当地纺织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排除A、D两项。“政府”作用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15.D疫病流行时,皇帝颁布“罪己诏”维护王室权威,这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的反映,其主要作用在于为统治制造合理的法理依据,便于统治者强化统治,故D项正确。检讨政策失误是表象,与设问不符,排除A项;安抚民众情绪是直接目的,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完善抗疫体系无关,排除C项。16.D甲骨文考古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某些史实的可信性,故D项正确。A、B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以偏概全,应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17.(1)原因:拱卫王室、加强统治的需要;周人疆域概念的形成;疆域空前广阔;出于协调和稳定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关系的考虑。(6分)(2)影响:两者殊途同归,其文化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其文化方面的举措,也推动了社会对文化的重视,有助于文化的发展;秦汉两朝在大一统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也为后继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4分)(3)认识:祖国的疆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结果;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统一,有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稳固祖国辽阔的疆域。(4分)18.[示例门遗址:广东南海西樵山遗址。(2分)时间:大致存在时间为距今10000年前后。(2分)理由: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人新石器时代:材料中“石片碎屑漫山遍野”“也有一些磨光石器和粗陶片”等信息表明,该遗址居民还会通过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工具,但其出土的石器工具多为打制石器,这显示了该遗址处在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过渡阶段。(8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9.(1)表现:铁农具取代石器、木器,铁犁牛耕的出现与使用;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耕作技术、耕作制度不断进步、发展。(4分)(2)特点:铁犁牛耕技术进一步推广;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国策,统治者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耕作及灌溉技术进步。(6分)(3)启示:农业生产关系国计民生,要重视农业;要不断推进农业技术革新,推动农业发展;要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0.(1)因素:血缘关系;对华夏民族接触的多寡;文化差异;政治利益。(6分)(2)类型:文献史料。(2分)补充:与华夏观形成相关的考古史实、实物史料等。(4分)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历史卷一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XGK·UB】
本文标签: